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二十五节 悔不当初  (第3/4页)
齐身,跟了上去,去为长孙道贺。    可惜,他们还是慢了一步。    董越在见到田何出列的瞬间,就已经跟了上去。    等田何贺完,他就立刻上前拜道:“殿下,田先生所言极是!”    “正所谓,有嘉折首,获其匪丑,无咎也!”    “今殿下得强军,臣为殿下贺!”    贯长卿也是不动声色的拜道:“臣附议!诗云:君子万年,保其家世,君子万年,保其家邦!”    “殿下得强军,臣不敢不贺!”    对于贯长卿来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毛诗学派的思想和主张,推销给汉家天子。    但可惜……    目前来说,毛诗学派的营销策略和营销方式,表现差劲!    当今天子,似乎不是很喜欢毛诗学派。    太子和长孙,好像也不感冒。    这可真的是愁坏了贯长卿和他的老师毛苌。    为了更好的推销自身,包装自我。    毛诗学派在河间献王刘德薨后,就一直紧跟长安方向标。    简单的来说,便是长安流行什么,天子喜欢什么,他们就推崇什么。    这也是他们从董仲舒成功的经验上吸取到的宝贵教训。    一个学派思想要成功。    首要的基本,就是争取天子的认同,影响到皇室。    于是,天子想屯田朔方,毛诗学派就拿着‘天子命我,城彼朔方’来颂扬这是伟业,百年大计,千年之策。    天子想要封禅泰山,毛诗学者更是上跳下蹿,极力唆使。    可惜,努力了十几年,效果不大。    毛诗始终被排除在主流之外,不受待见,别说官学了,就连太学都没有位置。    迄今,大小毛公和贯长卿的这个诗博士,依然只是河间国博士,而非汉博士。    所以呢,在太初之后,特别是贯长卿开始崛起,代替老师主政那君子学馆后,就开始干脆沉淀下来,发扬诗经的‘讽、刺’之说。    以鞭笞国家当政的不当行为和讽刺达官贵人的奢侈浪费,来吸引和争取广大寒门士子的支持、拥护。    由是,毛诗学派在贯长卿的主持下,迅速壮大起来。    在燕赵之地,已经是日渐强盛,甚至吊着过去的霸主韩诗学派打。    然而……    这样坚持了十几年后,贯长卿发现了一个可怕的事实:诚然,毛诗学派在他手里,确实壮大了,声势也不同当年了。    但……    门下弟子,能够出仕者寥寥无几。    休说当官了,便是举孝廉、秀才乃至于贤良方正,也都是凤毛麟角。    反而是韩诗学派,别看被毛诗全面压倒。    但韩诗弟子,出任地方千石者比比皆是,两千石也有十来人。    韩诗博士,更是汉博士,在太学有一席之地。    这让贯长卿,真的是忧心忡忡。    弟子再多,门徒再多,影响再大。    不能出仕,不能接近权力,又有何用?    且不说,大部分人读书学艺,都是为富贵,为了光宗耀祖。    便是那极少数的理想主义者,也需要一个施展自己抱负和能力的平台。    不是谁都可以学颜回,更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忍受寂寞。    以孔子之贤,尚且要周游列国,兜售学问。    以孟子之才,尚且要见梁惠王,推销仁政。    以荀子之智,也要巴巴的去咸阳,向秦人宣传自己的‘法今王’。    正如当初东方朔喝醉了酒,在长安城胡言乱语说的疯话一般。    用之则为龙,不用则为虫!    本事再大,道理再多,不能接近权力,不能得用。    就是一无是处的虫子,就是没有根基的浮萍。    反之……    就是动于九天之上的真龙!    能翱翔万里,可气吞风云,能摇动雷电,降下甘霖,泽润山海。    本来,贯长卿也差不多绝望了。    以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因为,长安城的水太深也太平稳了。    公羊的霸主地位,无人能撼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