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六十六节 王莽的心机  (第3/3页)
听说,地方官吏与京兆伊有司,都对张侍中的行为,大感愤慨,有人言传曰:此张子重自己放火,却不欲令我等点灯,跋扈至极也!”    表面上来看,王莽的态度,可真是不偏不倚。    甚至悄悄的偏袒了赵家。    可是……    天子听着却是勃然大怒,他握着剑,攒着拳头,问道:“果真?”    “果真!”王莽顿首道:“臣不敢有一字妄言……”    “鼠辈!”天子骂道:“竟敢坏吾大事!”    新丰‘建小康’可不仅仅是张子重的政绩工程,也不仅仅是长孙的面子工程,更是大汉帝国向天下人隆重介绍和宣传的‘奔向太平世’的样板。    关乎国家社稷,宗庙神灵。    他甚至已经命令太常,在今年岁末,高庙祭祀时,在祭文之中加入‘朕诚心欲致太平,命侍中张子重,于新丰初建之’的文字。    换而言之,此事的成败,不仅仅关乎国家利益,更与他这个君王的脸面和宗庙神灵的安稳息息相关。    若前头他在宗庙列祖列宗面前,拍着胸膛保证——祖宗们,朕会让你们刮目相看。    回头,新丰那边出了大漏子。    一旦宗庙神灵不安,万一发生风动高庙、太宗庙和先帝庙的情况。    乃至于出现高庙墙壁开裂的可怕情况。    他拿什么向天下人交差?    他又怎么和列祖列宗解释?    这传到匈奴人耳里,匈奴人还不笑死他?    “执金吾!”天子杀机四溢,看向王莽。    “臣在!”王莽恭身一拜,情况其实他早已经知道了。    所以才要故意显示中立观,甚至偏袒。    不然的话,怎么搞死赵家啊!    这也是他多年来,揣摩当今心思的心得。    想要谁死?不一定要说他坏话,有些时候,观公正就是最犀利最强大的武器!    见血封喉!    反而,过于明显的表示出立场,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为……    这位陛下天生多疑!    “朕命汝,全力搜集证据,一旦时机成熟……”天子闭上眼睛,道:“全部一网打尽,不用给钩弋夫人面子!”    “诺!”王莽恭身拜道,他想了想,笑着道:“不过臣以为,或许用不着臣出手,张侍中就能解决问题呢……”    “臣听说,张侍中早有打算,陛下何不再等等?”    “当然,臣这边可以先行搜集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张子重能摆平?”天子奇了,随即就自嘲的笑道:“也对!留候当年,何曾怕过谁?”    王莽听着,笑的更灿烂了。    张子重能不能摆平,他不是很清楚。    但,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事情不搞大,执金吾哪来的政绩?    若是像现在这样,涉案的仅仅只是一个鄂邑公主的面首和一个赵家的儿子。    若执金吾出手,他们瞬间就可以壁虎断尾。    但若是执金吾一直按兵不动,这些人就可能利欲熏心,铤而走险。    届时,一场大案就在眼前!    而对执金吾来说,任上搞死过多少贵族外戚,是衡量其政绩的最直接标准!    一个成功的执金吾,应该至少干掉一个外戚家族!    天子现在却是兴致勃勃。    他想起了昨夜张越的表现,看上去似乎这个小留候,胸有成竹啊。    也罢!    朕就权当看戏好了。    反正,实在不行,不是还有王莽可以救场吗?    就在这时,郭穰从门外进来,禀报道:“启奏陛下,张侍中来了……陛下是否要召见?”    天子一听,和王莽相对一笑,摆手道:“快宣!    这刚刚说起这张子重,张子重就来了,这让这位陛下,产生了一种‘大约这就是天意’的心理。    就连王莽也是微微愣神,以他所知的情报,在这个时间,那个侍中官,应该在家里趟在金银财宝上哈哈大笑才是!    根据可靠情报显示,这位侍中官在今天下午,起码收到了价值三千金的各种珍宝!    很快,王莽就看到了张越提着一个大箱子,走进殿中,将箱子放到一旁,然后恭身拜道:“臣张子重恭问吾皇圣安,吾皇万寿无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