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银元(2)  (第2/2页)
一石值钞三十贯。    宣德初年,米价已达到一石值宝钞伍拾贯。    宣德七年,宝钞一贯只值铜钱5文。    正统九年,米价涨到宝钞一百贯,宝钞已不能通行,即使积之市肆,过者不顾。    正因为如此,到了正德年间,朝廷才会废除了大明宝钞。此后,朝廷再未发行大明宝钞。”    信王对此颇有些研究。    董宣武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的确如此。大明宝钞在发行的过程的确有很多不妥之处,这也是导致大明宝钞最终消亡的原因所在。    不过,从洪武年间存活到正德年间,中间长达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来,大明宝钞能够存在下来,说明大明宝钞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完全说是恶政。    咱们来分析一下,大明宝钞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也许能从中找出一些经验与启发来。”    天启皇帝和信王爷知道董宣武要开始显露真本事了,两人聚精会神地望着董宣武,一副好学生的样子。    这种被皇帝和王爷景仰的感觉,董宣武十分受用。    略留出一点时间给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俩思考了一会儿,董宣武接着说道“先说大明宝钞的成功之处。    首先,宝钞印制的成本低。    其次,比起金银和铜钱,宝钞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再次,宝钞上标注了数额,虽然这数额不靠谱,但它的确能避免金银等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另外,宝钞也不存在成色的问题,支付时不像金银那样,还需要辨明成色、称重、剪切等手段,方便支付。    不得不说,相比起金银,宝钞的确有其独特的优势。    再说大明宝钞的失败之处,大明宝钞的失败之处,臣以为有三点    第一,大明宝钞本身没有价值。    宝钞钞面所标注的价值,不过是官府利用国家信誉强行赋予它的。所以,大明宝钞的最终破产,打击的是大明的国家信用,透支了国家信誉。    这也是这些年来,百姓不再肯相信我大明官府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官府的信誉已经几近破产了。    第二,大明宝钞缺乏合理的回收机制。    宝钞不像是铜钱,可以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说到底它就是一张纸,用久了,一定会破损、破烂。朝廷没有宝钞的回收机制,这意味最后收到宝钞的人将最终承受其损失。    从这个层面上看,当初的大明官府,就像是一个只借不还的无良债主。    第三,因为宝钞本身没有价值,这就让朝廷有机会可以无限制印制宝钞,无限制透支国家信用。致使市场上流通的宝钞越来越多,泛滥成灾,贬值极快,引起通货膨胀,逼着百姓不得不放弃它。”    信王眼睛一亮,忽然问道“董兄,既然已经知道了宝钞的失败经验,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改进,重新再施行宝钞制度?”    htts:    天才本站地址。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