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74节 (第1/4页)
蒋介石略微思索便一口答应:“健生此意甚好,就这样办,辞修,立刻起草命令,告诉卫立煌,组建东进兵团,东进兵团由三十五军八十六军九十四军暂编骑兵第四军组成,由傅作义担任总司令。” “是,委员长。”陈诚面无表情的答道,白崇禧的建议其实他已经想到了,只是没等到他开口,白崇禧便抢先说出来了。 陈诚心情有些郁闷,来的时候他还比较有信心,认为这次蒋介石可能会严惩庄继华,乐观点估计有可能解除他的职务,让他或杜聿明代理,可不管是谁,只要不是庄继华,这一仗之后,他便可以谋求出任东北战区。 可是蒋介石一见到庄继华,好像火气就突然消了,板子举得高高的,却是轻轻落下,庄继华毫毛未伤。 在距离会议室不远的另一个小院内,杨永泰心中却起伏不定,宋美龄端着茶杯,正全神贯注的看着他。 “夫人,我想我已经了解文革的目的了。”杨永泰终于开口了,宋美龄轻轻舒口气,抿口茶,将杯子放下。 “还请先生解释。” 宋美龄一到这里便将刚才的疑惑和庄继华的建议详细告诉了杨永泰,杨永泰再结合刚才庄继华的表现和这十多年对他的了解,判断出了他的目的,不过杨永泰非常犹豫,是不是要说出来。 杨永泰在外表上看是比较西化的,可内心他遵循的是儒家哲学,忠君,是儒家重要思想观念;杨永泰在对蒋介石的忠和庄继华的友谊之间挣扎良久,蒋介石很可能不赞成庄继华的想法,如此便会加快对付庄继华的步骤,甚至可能断然下令解除他的职务。 犹豫半响,杨永泰最后还是向自己的本源妥协:“文革的着眼点落在战后,夫人,现在我可以断定,文革在战争之初便坚信,我们会获得胜利,所以在那时,他便开始着手解决战后的问题。” “战后国内面临的情况是,国共两党,两个政府,两支军队,内战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他不希望这样,他认为战后国家应该象美国那样,通过选举,实现两党轮流执政。” “如此说来,以前还有这次,他都是有意在帮助gcd了?”宋美龄问。 “也不完全这样,有些时候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夫人,”杨永泰正色看着宋美龄:“战争之初,敌强我弱,gcd的敌后抗战根据地牵制了大批日军,缓解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所以他数次帮助他们,目的是稳住敌后战场,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反攻的时候也是同样道理,敌后战场可以配合正面反攻,所以他也不得不帮助他们。夫人,文革亲共,但绝不会投共,这从他数次与gcd谈判和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便可知。 刚才文革说了一句话,国共两党之间缺乏信任,所以这些年他一直在作这项工作,促进两党之间的信任。 无论是在豫东给陈g粮食,还是收编陈g部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宋美龄这才恍然大悟,当初庄继华和陈g在她面前演了场戏,她心里有些恼怒,可想了想又叹口气,以庄继华当时的处境来看,也只能这样。 “那他在郝鹏举事件中为什么又这样强硬呢?丝毫不给gcd台阶?”宋美龄又想起另一个问题,当初庄继华多强硬,甚至已经调动部队,准备大打出手。 “这就是他的另一面,”杨永泰思索着说:“他在四川便是这样,四川军阀众多,彼此之间争斗不休,文革一边扶持杨森李家钰他们,另一边拉住邓锡侯田颂尧;可他始终没有动摇刘湘力量,也不让杨森和邓锡侯他们去挑战刘湘的权力;相反如果他们这样作了,他还会进行压制。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他需要四川稳定。 动摇了刘湘的统治,四川便会乱,这将阻碍他要做的事。夫人,文革分寸上拿捏极好。 所以,对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郝鹏举事件中的强硬是为了警告gcd,为什么要警告gcd呢?这是因为,在山东会战后,两党因为抢地盘发生的冲突越来越多,而且gcd这样公然策反,势必影响两党信任,所以他一定要强硬。” 杨永泰的分析环环相扣,几乎将庄继华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全部看透,但他不知道,庄继华在这上面走得更远,因为他比杨永泰更了解蒋介石。 第三部血火抗战第十一章朝天阙第六节突破(一) 东北战云密布,制造这场战云的克林姆林宫却十分平静忽然一声愤怒的吼叫打破了这个平静。 “mzd!” 等候接见的官员们屏息噤声,开始祈祷待会自己进去时,斯大林的心情已经转变。 华西列夫斯基默默的看着斯大林,他心里有些纳闷,不知道为什么,斯大林在处理中国事务时,总是有些感情用事,与他以往的冷静明智完全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