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章 小官大吏 (第3/3页)
水润,风流不带海岚昏。 4“唐太宗以财试吏” 唐太宗继位后,决意惩治腐败,就让人用财物试探官吏,结果刑部司门令史收受绢帛一匹。 太宗大怒,欲将其处死。 裴矩进谏道“此人受贿,确实该杀,但陛下让人试探,就是故意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导德齐礼的古训。” 唐太宗大悦,召集百官道“裴矩能当廷诤谏,不肯面从,假如事事都能如此,天下何愁不治!” 《旧唐书》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 太宗怒,将杀之。 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这个用现代话来讲就是“钓鱼执法” 5李文靖就是李沆 李沆喜读《论语》,曾有人问他为何还要读这种早已读过的书,李沆说“我是宰相,像《论语》中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等思想,尚未得到施行。圣人的议论,可以终身诵读。” 《宋史》沆为相,常读《论语》。或问之,沆曰“沆为宰相,如《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 6李沆与几个弟弟友爱,尤其器重弟弟李维,二人闲日时相对宴饮清谈,未曾谈及朝政,也未曾问起家里的事。 《宋史》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言,未尝及朝政,亦未尝问家事。 7李沆为相时,常在接待宾客时沉默寡言。 马亮与李沆同年出生,又与他的弟弟李维交好,对李维说“外面议论说你大哥是没口的瓢葫芦(无口匏)。” 李维趁空把马亮的话告诉了李沆。 李沆说“我不是不知道呵。然而现在的朝士得以入殿议事,皇上封爵论奏,全无阻塞蒙蔽,政令多能下达到各级部门,大家都可看见它。比如国家大事,北边有契丹,西边有夏人,我白天晚上逐项商议所要防备抵御的策略,没有不详细探究的。 缙绅之中像李宗谔、赵安仁这样的,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我与他们谈论,尚不能启发我的思想,其余的新进仕宦之子,他们坐、起、拜、揖,尚且乱了典章顺序等级,入席必定自论功劳最多,以希求得到宠爱奖赏,又有什么策划值得与他们接触交谈呢?如果委屈自己的意愿乱说就是世人所说的像被笼子和罩子网住后随遇而安,笼罩之事,我是不愿承担的。你替我感谢马君。” 《宋史》沆为相,接宾客,常寡言。 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 维乘间达亮语。 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若邦国大事,北有契丹,西有夏人,日旰条议所以备御之策,非不详究。 荐绅如李宗谔、赵安仁,皆时之英秀,与之谈,犹不能启发吾意。自余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次,即席必自论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屈意妄言,即世所谓笼罩。笼罩之事,仆病未能也。” 8寇凖与丁谓友好,多次认为丁谓有才而向李沆推荐他,李沆始终不用丁谓。 寇凖因此询问李沆,李沆说“看他为人处事,可以让他职位居于别人之上吗?” 寇凖说“像丁谓这样的人,相公一直能抑制他使他居于他人之下吗?” 李沆笑着说“将来你后悔,就会想起我的话。” 寇凖后来被丁谓所害,才信服李沆的话。 《宋史》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 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 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 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 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 丁谓是“真宗五鬼”之一,是宋真宗一朝公认的奸臣和能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