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一一章 死亡控告 (第2/2页)
是将来而言,实在是个鸡肋。试 想一下,将来定鼎天下,大宋旧臣们会不会齐齐嚷着还都东京呢?一 座四周平原,无险可守的城市,实在不是做都城的好选择。 而且,作为大宋旧都,必然也是因循守旧力量的集结之地,对于将来想要开展的新政少不得多有掣肘。 迁都,是必然之举。 长安是个好选择,但汉唐之后,关中土地已经不如往日富饶,加上宋夏之间多年战争,关中残破,根本养活不了太多人。而 自龙门往西的黄河航道,以及关中昔日的漕渠也已经毁坏,江南物资无法及时运送到位,故而并不适合作为都城。 是以徐还出潼关之后,立即选择了洛阳作为核心据点。 一来这是大宋昔日西京,容易取得大宋臣民的认同。二来,洛阳四周有要塞拱卫,作为都城比较安全。这 两年,徐还不惜花费大力气重新休整洛阳城,不仅固若金汤,而且里面增加许多现代城市的规划布置。已 经吸引了不少北返的士大夫和富贵之家前去定居,都是在为将来做铺垫,但到了正式迁都之时,少不得会有不小阻力。 东京便是焦点,旧都和基业之地一定会被反复提及。 现在好了,皇宫大内化为灰烬,迁都也就名正言顺,少去一大阻力。至 于天下人的诟病,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便没有这桩事,临安也会弄出来各种各样的谣言。至 于攻讦自己有不臣之心,或许会有民心波动,但有太上皇的诏书,以及韩世忠秘密送来的吴皇后血诏,还是可以应付的。 至于将来,更不必担心了。 田师中,包括秦桧和张俊,甚至天下的许多人都想错了,对自己有着莫大的误解。 既然是误解,那便好解决,终究会有澄清的一天。至 于眼下,反倒不是太大的问题,当务之急,还是继续进军,直达淮水前线。 果 不其然,次日开始,徐还火烧皇宫,毁坏都城,有不臣之心的说法便传开了,而且愈演愈烈。 尤其是接下来的应天府之战,此处作为大宋龙兴之地(原名宋州、归德军驻地,宋太祖赵匡胤曾为后周归德军节度使,登基之后改名应天府,为宋朝南京,赵构亦是在此登基),同样意义非凡。 丢掉东京的官军退守至此,又坚持数日,但因为东京之败,加上主帅田师中阵亡的缘故,士气并不高。起初几天还能凭借哀兵的势头抵抗几天,但在西军连番的强势进攻下,渐渐开始有所不支。不 几日后,还是有兵卒潜逃,士气涣散,防御也是漏洞百出,在西军强攻之下,城破几乎是必然之举。 只是,负隅顽抗的将领也不知是领会了田师中的意图,还是听从其叮嘱,退走的时候竟然一把火点燃了此间的皇家宗庙。虽 不是太庙,但里面供奉着大宋历代皇帝的御容,也是皇朝社稷祭祀所在,就这样在火海中化为灰烬。毫 无疑问,这笔账自然又算在了徐还头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