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0章 子容子容世无双45 (第2/3页)
真有铁料打制成的船只。 是的,这条消息的内容是:泉州港外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四条银白色的船只,上面没有悬挂任何的旗帜,但其中一条船的船头上,却傲然矗立着一个十来岁的小郎君。 消息一经公布,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了。包括苏颂在内的各大家族长老们,当然猜到了那个十来岁的小郎君是谁,只是他们都不会想到他竟然会从海外弄回这么奇形怪状的船来。 就连事先已经有准备的诉讼,都有些震惊的低声自语道:“铁船,是铁船来了。” 在场的所有人倒抽一口凉气,相比于木船来说,铁船在海洋当中抵抗风浪的能力当然会提升很多,如果有了铁船的帮助,那么远洋航行极有可能将会成为家常便饭一样的存在。 就让他们立刻便不再担心海上航行的安全问题,要知道,即便是到了大航海时代,西方横跨大西洋的船只,也有将近1/3的损失率,而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采用的大多数都是平底船,本身在稳定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以至于21世纪的印度经常能够在附近的海域打捞起宋朝的沉船,最著名的泰加勒沉船,便具有鲜明的水密隔舱特征,这在古代几乎就可以说是中国船只的认证标志。 而那条沉船的碳14测定也最终表明,他正是一条来自宋朝时期的商船。 那一发现表明宋朝在印度洋,并非全无存在地位可言。但不幸的是,为之提供佐证的却是大宋王朝的沉船,而不是大宋王朝更加兴盛的海贸记录。 因此更结实的海船,对于大宋王朝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就算是不怎么接触海贸生意的宗族宿老们,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意识到了铁船能够带来的巨大好处。 于是他们立刻兴奋的聚拢到了港口的码头附近,甚至还将王安北派出去接应康采恩的人卡在了他们的身后。 这样浓稠的热忱当然也不会出现在这些宗族宿老们的身上,周围那些跑惯了海上买卖的人,当然也不会蠢到看不出其中的好处,甚至有很多人驾驶着自己的船只,蜂拥的围拢了上去。 这倒是让康采恩感到一阵紧张,看他们那双眼冒光的神情,似乎有一种把自己吃了的感觉。 不过他倒是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些船只完全采用厚实的机械动力系统,就算他们能够把这些玩意儿抢过去,也无法轻松的驾驶。 更何况,他如今在泉州也并非全无名声。 奉圣上旨意,准备拓殖海外的康采恩准备在全州建立基地的消息,恐怕早就已经传播到了福建路官员的耳中听说,就连泉州城内的那些阿拉伯商人,也都紧张的关注着事态的进展。 甚至在泉州港外海面上对峙的那些船队当中,便有那么几艘是属于阿拉伯商人的。 这些人在泉州城中颐指气使惯了,就连泉州市舶司也有不少上下官员是掌握在他们手中的。 到宋朝,对于这群远道而来之人,往往采取的怀柔的政策,允许他们的在海边城市的聚居区内,实行部分自治。 这样的番坊,基本上都由自行推举的番长管理,只要不是大事,当地的官府都懒得搭理,甚至一些牵涉到他们,或者说主要由他们开展的业务,即便会与官府的架构相重合,也会由他们来管理,比如说泉州的市舶司便是其中之一。 多少年后,被蒙古人追得无处可逃的宋朝皇帝们,也会选择让福建路泉州的阿拉伯商人们来保护,但是在他们心目当中蒙受大宋朝庭数百年恩惠的阿拉伯商人,却在最为关键的时候,出卖了宋朝的皇帝们,换一句话来讲,大宋朝停的软弱外交政策,只是为他们滋养了一批掘墓人而已。 这群阿拉伯商人也正是凭借出卖宋朝皇帝的功劳,在元朝稳稳地坐稳了全州管理者的岗位,泉州也正是在那个时候得到了迅速的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