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30章 山寨小当家26 (第3/3页)
了颜色。就像前几天自己的信仰突然发生改变一样,他的世界观再一次为之而崩塌。 但吐万绪的脸上却是古井不波,仿佛他早就已经参透了其中的奥义,只是因为面前的康采恩像个十岁的少年,所以才没有责怪他多嘴多舌,少年人的理解就应该是肤浅的,难道因为他的幼稚而去责怪他们?只是肤浅的问题往往带有更广泛的普遍意义。每一个臣子都会面临着类似的抉择,只不过与吐万绪对此更加应对自若。他以前就想的明白,如果皇帝真的要拿掉自己的脑袋,那就让他拿走好了,但是他作为一个臣子,不能不把真实的情况向皇帝汇报,如今他面临的窘境,绝对不是单纯的军事手段能够解决的,倘若不在其他方面加以改变,那么类似的现象将永无终结之时。 事实上也的确如同他所预料的那样,即便隋帝杨广再后来启用了江都城王世充来评定刘元进的残党余孽,也没能从根本上消除江浙一带此起彼伏的叛乱。 后来他甚至直接将首都迁到了南方,但也并没有因此而对周围的宵小之徒造成足够的震慑。 直到隋朝灭亡,南方的叛乱也没有停歇。 这意味着吐万绪对当前的局势有着很深刻的认识。既然有了这样的认识,他也就不得不为朝廷的下一步计划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是对于现在的大隋朝厅,或者对于现在的古代中国政治来说,还缺少足够丰富的手段来对付内部的叛乱。 所以吐万绪也不知道接下来该用怎样的方式才合适,但是单纯的军级军事手段已经断然不能再广泛的推行。 要不然大堆朝廷失去控制的可就不仅仅是面前的这几个郡了。 至于他会因为这样的建议而招来怎样的祸患,其实他的心中早就已经有了防备,所以他给康采恩的回答是坚定的两个字:“可以。” 仅凭这两个字,康采恩就已经知道了他对忠诚的笃定,这也是为人们所崇尚的风骨,虽然面前的这位官宦子弟,长年累月披甲执锐的征战商场,似乎缺少笔墨纸砚带来的那种酝酿与陶冶。 但表层的事实不一定能够深刻地改变人的风骨。投笔从戎的事情,对于宋朝以前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描述,因为这个时候的人大多都是文武兼修的,所以丢掉毛笔的他们可以随时拿着弓箭出现在战场上,这对于北方汉化的鲜卑旧贵族来说,更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 而吐万绪正是其中之一。 但康采恩却不会因为他对忠诚的笃定,而放弃对他的继续灌输,要知道,在他的心中,值得忠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文明的利益。 所以这位十岁的少年郎缓缓的放下了手中的笔,扯开嗓子用十分不恭敬的语气说道:“你的命并非毫无价值,为什么要丢给那个皇帝呢?就连鱼俱罗这样的莽夫都知道,拯救世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难道作为他老大哥的您,反而还不如一个粗犷的武夫吗?” “我也是一个粗犷的武夫,所以没比他强多少。”吐万绪没有生气,反而在回答之中镶嵌了几分谦虚,“大嘴朝廷能拥有鱼俱罗这样的将领,是他们祖宗八代修来的福分,所以我不忍心看着他出现闪失,要不然也不会将他护在身边。但这并不代表着我就同意他的观点。” “那你为什么还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所谓的万全准备,当然是指吐万绪为自己留下的后路,而这条后路正是康采恩的山寨。 这个问题问得十分尖锐,让吐万绪缓缓的低下了自己的脑袋,但他很快又给出了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这个理由是如此的具有人情味,以至于旁边的鱼俱罗都不得不感动落泪。 “我也害怕呀,我害怕自己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忠诚果敢,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视死如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