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道贩子康采恩_第71章 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只有十几个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章 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只有十几个人 (第2/3页)

算是5000年底蕴在忽悠我们了——而是在传统文化当中就镶嵌的糟粕之一,这在提倡文教盛世的北宋,更是极大的得到了展现。

    于是才会有权贵之家,对于这种刚刚打出名气的宝物感兴趣,虽然玻璃球并不是品牌,但他作为一个宋代版的奢侈品门类,也是具备独立的代表性的,最至少,它们也能够帮助土豪们彰显自己的身份。

    不过话说到这里,康采恩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宋代好像没什么没什么品牌意识可言,要不然曹婆婆肉饼早就可以开连锁店了,哪里还会在那家老店里蜗居那么久。

    倒是他的朱雀分茶,说不定可以开上几家连锁店,至不济也应该加速厨师的培养速度,用最快的方式发展自己全资控股的分店。

    话说自从她开始招募人手,进行炒菜培训以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暗中打听,能不能加入其中?因为此时汴京城的厨子当中,拥有炒菜这种手艺的人实在是太少。这就导致他们的待遇非常之高,高到令人极其艳羡的程度。所以才会有人私底下打听,能不能进入到曹婆婆肉饼店的后院当中学习。

    这倒是让康采恩带来了一个看到了一个新的机遇,不过他现在的摊子铺得有些大了,很多事情只能一个一个的来,就算他像多核处理器一样打开多任务模式,也需要等到他的资金链再稳定一些,才好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目前,能够在1977年换取现金的宋朝产品,还是有些不足,而康采恩的先知先觉,目前还没有在那一时空发挥充分的作用。

    换而言之,他现在也就只有黄金可以继续收购,于是他直接无视了赵宗实的轻视,转而对赵宗绩问道:“小王爷家里的玻璃球,也已经出手了吗?”

    “还没有呢,十三说我们还可以在手里拿几天,等到价格涨得更高的位置,再出手也不迟。”

    康采恩却不以为然的摇摇头说道:“你不出手这一批,怎么有钱再买下一批?如果只是长期的关注价格变动,而不参与实际的交易当中,那么对价格变动的认知程度就会变得浅薄,这样,即便玻璃球到了最高价格,你们也有可能也毫无察觉,这样一来可就白白错过了出手的最佳时机。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像这样的海外珍奇,我还能弄到很多种,你们若不出手换钱,那我剩下的货物卖给谁去?咱们相识既是有缘,我岂能不知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

    赵宗绩一听他这么说,当即就跳了起来,带着刚才想要走的那个人,风一样的下楼去了。赵宗实却愣正的坐在那里,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么奇怪的观点。其实他如今的年龄也不大,但古代人大都早熟,更何况汝南郡王赵允让,对于这个孩子也是寄予厚望,所以从小就灌输他很多东西。他刚才的一些观点,也是赵云那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而不是他本人的感悟。

    看到堂兄离开,他也起身告辞,带着刚刚听到的新奇观点,回到了汝南郡王府。

    赵允让很快就从他这位十三子口中得知了这个奇怪的观点。他寻思良久之后,台风追击的理财经验当中,慢慢的体悟到了什么。长时间的不参加交易,的确容易让人失去对市场变化的把控,这也符合他以往的经验和感觉,只是在以前的时候,他并没有留意到这一点而已,如今从康采恩这个十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来,倒是让他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明悟。

    如此说来,那个姓康的十岁孩童,倒真是有几分厉害之处。不过以他的年龄,这些东西肯定不是他本人的体会,肯定是从上代人当中继承下来的,那么某种程度上,这也算得上是家学渊源,要是有这么一个人才辅佐,自己的十三子,应该就会离那个位置更近一些。

    此时的康采恩,可没有心思去预判这位老阴谋家在想什么,他现在正拿着手中的玻璃球在四处兜售,昨天,他可没有一次性把货都卖出去,而是至少留下了四分之三的存量,谁让他们一开始就把价格定得那么高呢?

    是的,从他的角度看来,六七十两黄金的价格,就已经很高了,要是能赚上二三百两,恐怕他自己都会有负罪感。

    所以,当他面对得到消息的那些大买家时,总是谦虚的要求对方先出价,有些体面人,不愿意落下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