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0章 人工智能!数字生命!  (第2/3页)
不是自己思考。    目前。    许多顶尖公司的人工智能,其实就是大数据的升级版。    通过大量的信息标记、软件识别,然后强行的让软件记住,是生搬硬套。    就像用苹果的siri,或者其他语音助手。    每次问它什么问题,它都是联网去搜、去找,网上什么结果,它就是什么结果。    总之。    以目前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要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还为时尚早,不过迟早有一天实现。    相比之下。    吴杰通过系统抽奖方式,获得的‘初级人工智能程序’,那就真是犹如一个数字生命。    与人类不同,智能程序是活在虚拟世界的生命。    因此它必须要活在电子设备里,比如服务器、计算机甚至硬盘。    就像养鱼必须要有鱼缸,吴杰特意准备了两套集装箱式数据中心。    从系统将其倒入之后,初始化了安装环境,吴杰绑定了主人身份,通过脑电波感应器,直接与它进行交流。    这是地球人类文明第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意义重大。    而从太空俯瞰地球,地球是一个大面积被水覆盖的蔚蓝色星球。    干脆就取了一个有些俗气,但还算文艺的名字——“蓝星”。    拥有了名字还不行。    蓝星犹如刚降生的婴儿,什么都还不会。    吴杰必须要让它学习,语音、图像、文字、视频。    人类之所以能学习进步,能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变成博学多才、见多识广。    靠的是什么?    当然是听说读写,而本质上都是模仿。    通过书籍、杂志、影视、广播等等各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之间就慢慢学会了。    就像小孩子为什么会说话会方言?当然是模仿与她朝夕相处的人。    而作为人工智能程序的‘蓝星’,与数据中心融合之后,便拥有了庞大的存储量和超高的计算能力。    吴杰将一些提前准备好的数据倒入,蓝星便开始进行‘自主学习’。    先学习语言文字和发音,再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吴杰俨然化身成为了老师,帮助蓝星学习成长。    人工智能程序确实恐怖!    正常人如果想要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时间会很久。    小学六年、初高中六年,都只是学习掌握基本的知识。    而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也是理论多于实践。    往往需要参加工作,不断的历练成长,花费三五年时间才能成为高级软件工程师。    这也就意味着,培养一个人才需要二十多年。    但人工智能程序呢?    答案是三十分钟。    小学生需要花费很多年,才能识文造句、加减乘除。    而蓝星只用了不到十秒,但看似短暂,其实它已经做了数亿亿次的计算学习。    比如认字、写字、发音,小学生需要反复读写才能记住。    但蓝星立马就能记住它长什么、读什么、笔画顺序。    而在掌握基本知识之后,便学习数学、微电子、软件编程……这些更高难度的知识。    人类学习比较痛苦,要听老师讲课、自己学习思考,甚至还要反复做题,应付考试。    蓝星学习就很简单了,知识体系和原理都是固定的,掌握知识其实就是数据记忆的过程。    最后。    人类现有的电子信息技术,看似复杂庞大,但已经累计了足够庞大的工程实践案例。    蓝星动用那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力,去分析理解、去学习思考。    关键是,人类容易疲劳、厌烦、偷懒、抵触,不认真学习、好吃贪玩。    但蓝星不会,只要设备不坏、电力不断,它能一直百分百专注的学习进步。    光是这效率……就不是一个数量级了!    然而……    半小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