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1章 战后发展 (第2/3页)
渺小得可怜,前一刻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下一刻就连活命都是奢望的卑贱奴隶。吴国被灭,也有大批的百姓和小城池的贵族,拖家带口的逃往其余的国家。其中,最为抢手的就是阮国和苍国。前者,是因为退出了伐吴之战,十分愿意逃难的百姓进入,不仅为阮国增添财富,又能为国家增添人丁,去开拓多余的土地或者征收入军。后者,则是过去历次战争中,良好的形象在吸引着大家,苍军不杀俘虏,更不会祸及平民,在苍国定居还有赋税等优待,将来还能到学堂读书认字,有机会做人上人……诸如种种,吸引着吴国逃难的百姓,卫忠全还特意下令,让士卒们在王畿中楚国的地盘上,开辟了一条通道,护送百姓们过境,转移到王畿之地中苍国所占的地盘中。楚国皇帝虽然知道,将士们的泄恨行为会损害本国的实力,造成巨大的人口流失,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应对办法,几百年的仇恨,士卒和百姓们对吴国的恨意,已经浸透到了骨子里,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更改的。即便他是皇帝,也不能下令让将士们入城之后秋毫无犯,否则的话就无法对那些在历次大战中身殒的将士们一个交待。远的不说,就去年被吴国坑害的七十万大军,再加上后来熊芳麾下的二十余万远征军,一旦诏令传出去,百姓们第一个就不答应,他这个皇帝肯定会被整个楚国的贵族和百姓唾弃,人心大失。这样形势下,哪怕他是作为一个皇帝,也只能是听之任之了。吴国被灭,天下纷争总算是告一段落。吴国皇帝为其狂妄和昏策付出了代价,吴国的众多百姓,也成了无辜中一员。虽然很多的邻国之间,时有摩擦,但是总的来说,整个天下还是步入了一个难得的和平时期。可是,很多人都清楚,在这风平浪静的表面,实则暗流涌动。按照杨沐在朝会上的说法,这是一个假和平。为何这么说?各国之间,是真的安稳下来了吗?并不是。之所以没有大的战争了,是因为几个大国都打累了,需要休养生息。一旦恢复了元气,还能坐得住吗?试想一下,伐晋之战后,特别是伐吴之战后,各国的实力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力、民力还有疆域,都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眼下晋国已经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恢复不过来,没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镇压,整个天下已经是四分之局。楚国、阮国、苍国、晋国。其中,楚国和阮国的实力相差不多,苍国中规中矩,虽然有精兵但是规模略小,晋国虽然受挫严重,但毕竟底蕴深厚,尚能调出两百万大军,勉强可以算做一个强国。虽然,四个国家表面上,还没有什么摩擦冲突。但是有一个矛盾却是怎么都避免不了的最强国,只能有一个!等到几个强国修养了生息,稍稍恢复了国力,环眼四顾,发现身边还有几个比自己弱小得多的邻国,那么会发生什么情况?就仿佛只要一抬手,就能轻易摘下来吃到嘴里的果子。味道太鲜美了!几百年的攻伐兼并,所有的大国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要想国家强大,就不能守成吃老本,唯有疆域扩大了,人口多了,军队才会强盛,最终避免被吞并的命运。可以想象的是,等到几个大国稍微恢复了元气以后,肯定会对周遭的小国下手。在苍国,君臣百姓更加懂得这个道理。毕竟,这么多年的居安思危的思想,不是白灌输的。就说杨沐曾经在岁首祭天的时候,曾经声情并茂的喟叹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引得整个苍国的百姓大为传诵,成了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所以,整个苍国上下,并没有因为伐晋之战落幕而心态放松,外交部也在稳步的推进与诸国之间的关系,商务部和户部,则是忙着扩大大苍币的影响,争取尽快的让大苍币融入到各国中。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苍国的国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