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7章 (第3/3页)
案是否定的。从而,就会像是比试一样,互相之间竞争追逐,一旦军队对苍国的武器产生了依赖,为了维持军队的战斗能力,就只能是源源不断的购买苍国的兵器了。在这些国家中,最吃亏的应该是阮国。众所周知,在此之前阮国与苍国的关系一向非常的密切,包括苍国内最先进的武器,譬如骑兵所有用的弯刀与步兵所用的朴刀等等,苍国都非常慷慨的卖给了阮国。除了阮国之外,就只有楚国和魏国在几年前因为战略需要,购买了一批。而其余的物资,例如大白纸和压缩饼干,或者是书本与雨伞之类的,民间的商队来往密切,两国都从中获得了实打实的好处。从某种意义上来,阮国就是在借势。借用苍国先进的技术,壮大本国的力量。这一点,杨沐非常的清楚。因为,在地球上的十九世纪时期,寻求对外扩张的日本也是这么做的,在其军工产业上,其实在尖端之处也非常的弱小,但就是通过不断的购买其余国家的装备,比如军舰和火炮飞机等等,迅速壮大己国,而后一跃成为亚洲的军事第一强国。吴国皇帝的心情,犹如黑暗中的一盏蜡烛。他明白,四周都是黑暗。但是不知道在前方的什么地方,肯定还会有希望!希望在哪里?会盟结束后,他连夜率领人马出城,快马加鞭返回国内。由于今日天气晴朗,所以道路也都通畅,在苍国内有水泥路和轨道辅助,出了苍国之后又有四通八达的商道,只是十几日的时间,他便返回到了吴国。一回到国内,便紧急召开了一次大朝议。商讨会盟之后,吴国的避难之策。一时间,国内人心惶惶,贵族势力纷纷外逃。吴国皇帝也不后悔,毕竟这个消息迟早要传到吴国,不如趁早平息负面影响好。于是,在几位皇族大臣的建议之下,吴国皇帝下令,以铁血手段接连杀了上千贵族,终于暂时止住了这一股外逃风。其后,就是振奋人心的策略了,散尽皇宫内库之财,赏赐给边关将士。同时,目标一致对邵国开战!此时,诸国皇帝都还在会盟商讨细节,周边各国的皇帝都好不在国内,这便给了吴国一个很大的可趁之机。策略一立定,立即开始了紧迫有序的运转。大军正在云集,头一件大事是任将。目下,吴国大将吴贲与楚国交战之外,其余的诸多大将也都有使命在身,原本一班齐整整的大将顿时显得单薄起来。反复思忖,吴皇接受了臣下的建议,赐几位遭受贬谪的大将无罪,重新启用。中军司马、幕府大将、统帅、先锋等等,任将之事方初告了结。第二件大事,是会同国尉府等相关官署,一一确定调兵事宜。自灭国大战开始,无论分合,吴军对外出动的总兵力始终保持在一个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当年所有的大军始终在关外作战。伐晋之打了一年多,因始终未出现兵力匮乏之困境,也就没有再行征发国人入军。目下,伤亡连同既往伤亡,新军兵员已经锐减三十万余,再减去留镇边疆的,主力大军统共只有二十万余,距预计的五十万大军相差尚远。故此,要调集五十万灭邵大军,实际上便是要以这二十余万新军为主力并聚合整个吴国的兵力。大举调兵关涉各方,须得皇帝亲自出马筹划并随时决断。丞相人等,由四方各出一名精干大吏组成一个聚兵署,依照四方长官商定的方略实施调兵,主要关塞守军,一律调出由副将率领的三成兵员,合计二万上下,另外的驻兵重地是拱卫皇都的,同样调出八成,最后总共合计,堪堪五十万大军。此后,一旦被外邦军队突破边关,吴国内再无抵抗之力。但是,他只能这样了。冒险一战。吴国皇帝给所有的发令官署都明白限定了时日,无论艰难险阻,十日之内所调军马必须开到指定大营,完成兵将统属之整编。第三件大事,备细确定兵器打造修葺与粮草辎重方略。吴**队的兵器装备经历了诸多大战,早已经残败不堪,此时便要凑出一套可用的兵器。根基疏浚完毕,已是十日之后了。此时,各国皇帝刚刚回国。譬如邵国皇帝,还在苍国皇宫。幕府人马辚辚上路。“诸位将军,灭邵之功,在此一役!”几日之后,幕府人马抵达南阳大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