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夜袭【二合一】 (第3/3页)
“至于其他……”蒙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稍微透露一下,以证明他对晋鄙三人的信任:“其实我联军目前,内部也有些小小的问题,这件事奉阳君与暴帅也知道,但眼下还不是揭开的时候。……至于是什么问题,暂时就不方便对你们三人透露了,请见谅。” 肯定就是齐燕两军的问题咯。 晋鄙、廉颇虽然性格有些冲动、鲁莽,但人却不傻,一听蒙仲委婉的解释,就猜到肯定是齐燕两军有什么小动作。 不过既然蒙仲并未向他们言明,那就表示这件事比较严重,至少并非他们这个层次的将领可以知晓的,是故晋鄙、廉颇、韩足三人倒也识趣地不再追问。 但放弃追问之余,晋鄙又对攻打函谷关一事提出了疑问:“在下明白郾城君的意思了,郾城君希望我军能在打下函谷关的同时,减少我军的伤亡,可……在下觉得,怕不是那么容易。” 在旁,廉颇微微点了点头。 他很认同晋鄙的这个观点。 蒙仲这个人作为主帅,廉颇确实很放心,毕竟蒙仲确实很尽责,不至于会做出保己队、让别队去牺牲的这种行为,但同时廉颇也认为,蒙仲的用兵方式太过于……仁慈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在减少己方伤亡的情况下攻下函谷关?这种事怎么想也不太现实吧? 想了想,廉颇觉得有必要稍稍提醒一下蒙仲:“郾城君……你对我赵军的体恤,廉颇佩服之余亦颇为感谢,不过在下认为,我军的将士们亦做好了战死沙场的觉悟,就拿今日这场仗来说,在下其实觉得……我赵军完有可能应付……且我也认为晋司马方才的观点并无错误,与其叫秦军死守函谷关,使我方被迫强攻那座雄关,我认为野外决战其实对我方更为有利……” 看着廉颇与晋鄙二人可认真的模样,蒙仲不禁有些好笑。 他其是会看不出来,这两位猛将这是变相地抱怨他蒙仲打仗过于软弱呢。 于是他笑着安抚道:“好好,下次一定让两位杀个痛快。” 得到了蒙仲的承诺,廉颇与晋鄙也是心满意足,不久后便与韩足一同离开了兵帐,各自洗刷身上的鲜血去了。 而蒙仲,此时则独自坐在兵帐内,思考后续的策略。 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样,尽管晋鄙当时激进的做法险些提前爆发了联军与秦军的决战,让蒙仲当时也捏了把冷汗,生怕白起一怒之下遣尽关内所有的军队,让他麾下的联军蒙受沉重的战损。 放弃城壁的优势又怎样?只要借助兵力上的优势将他蒙仲的军队一口吞掉,待奉阳君李兑率领主力来攻时,也完来得及死守,没必要过于忍让。 但秦军的忍让,则让蒙仲意外地估算出了函谷关的大致兵力——撑死不到十万军队。 毕竟兵力再多一些的话,白起完有底气提前引发决战。 秦军十万,联军二十五万,倘若说此前秦军拥有函谷关的城壁优势,联军未必能取得胜利,那么在蒙仲拿出投石车后,秦军的胜算其实已经微乎其微了。 是的,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样,蒙仲眼下已根本不把函谷关放在眼里,他真正在意的,确实是那条蜿蜒狭隘且长达十五里的函谷道。 简单地说,函谷关他已有把握攻陷,但如何通过那条十五里长的函谷道,这却让他束手无策,毕竟这条谷道对秦军的优势太大,比函谷关还要大。 倘若他联军轻视这条函谷道,贸然深入,这条函谷道未必不能葬送掉他二十五万联军。 有没有办法绕过这条函谷道呢? 但遗憾的是,至今为止,负责在这一带搜寻僻路的蒙虎、华虎二人,却迟迟没有找到别的可通往函谷关背后的小路。 似乎函谷关,就是他联军唯一能够攻入秦国腹内的道路。 这就很麻烦。 当晚,蒙仲枕着双手躺在草榻上,依旧苦苦思考着突破函谷道的办法,比如利用绳索,叫士卒们攀上函谷道两侧的山体。 但问题是据他所知,函谷道两侧的山体,高低起伏并非平地,且到处是沟壑、断壁,根本无法通行,纵使士卒们能爬上去,也无法援护友军突破整段长达十五里的函谷道。 就当蒙仲正在苦苦思索之际,他忽然听到营地东北方向传来了一些嘈杂声。 起初他没有在意,毕竟魏、赵、韩三军士卒彼此也少不了会发生一些摩擦,这种事交给三军的将领们彼此协商解决就够了,无需他这位前军大将出面,否则反而不好化解。 但渐渐地,蒙仲就感觉不对劲了,因为那个声音久久不绝,甚至有些越演越烈的意思。 秦军夜袭?! 脑海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蒙仲翻身下了草榻,快步走到帐外。 此时他下意识看向函谷关的方向,却见函谷关方向寂静一片。 会对他联军发起袭击的,唯有秦军,但从眼前的情况来看,似乎夜袭的秦军并非来自函谷关,而是来自…… 背后? 看了看遭受袭击的东营区与东北营区,蒙仲若有所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