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 (第10/33页)

护航的p-51“野马”将其误认为是德国飞机,对阔日杜布发起攻击。p-51是人类活塞式战斗机的顶级作品,性能远超拉-7,然而结果却是两架战机均被阔日杜布击落,一名飞行员被打死。虽然这是一次不幸的误击事件,但阔日杜布的战斗才华却显现得淋漓尽致。

    在短短2年出头的空战岁月中,阔日杜布累计战斗出动330次,空中战斗120次,击落敌机62架,甚至包括苏联击落的唯一一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这一战绩不仅在同盟国中居于首位,而且他自己从未受过伤,堪称奇迹,被誉为“伟大卫国战争中诞生的巨星”。

    1985年5月,阔日杜布被晋升为空军元帅。阔日杜布曾驾驶的一架拉-7机身被图上62颗银星,至今仍留在俄罗斯加加林空军学院供后人瞻仰。

    天才设计师拉沃奇金

    很难想象,创造拉式奇迹的天才设计师拉沃奇金却是一个业余航空爱好者出身。1918年,18岁的拉沃奇金参加了红军,1920年退役后,在莫斯科高等工业学校学习期间,开始参加航空俱乐部的业余活动,1929年进入航空工厂,开始协助飞机设计工作。长期以来,没有人关注到这位默默无闻的普通职员,直到1938年,拉沃奇金与格尔布诺夫和古德科夫利用业余时间根据国内外图纸研制了木制歼击机拉-1。1939年,该机试飞成功并投产,虽然评价一般,但拉沃奇金的才华却得到了认可。他升任为设计局局长,开始自主研发战斗机。

    此后的拉式飞机使拉沃奇金的才能与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许多苏联王牌飞行员的赫赫战功都是来源于拉-5和拉-7,他们对拉沃奇金充满了敬意。后来成为苏联空军元帅的著名飞行员波克雷什金曾说道,拉式飞机虽然比雅克飞机大,但这丝毫不影响它的机动性和其他作战性能,在与各种梅塞施密特和福克式飞机作战时非常出色,在火力和特技飞行方面甚至有所超越。拉沃奇金还经常与波克雷什金等一线飞行员进行交流,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去,使拉式飞机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战斗力。

    二战后,拉沃奇金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巡航导弹、冲压发动机、无人机的研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拉沃奇金本人于194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被评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一生获得了无数荣誉,1960年6月9日猝然离世。

    1.8 东方昙花:日本零式战斗机

    在太平洋战争的前两年,日本的零式战斗机可以说是令美军闻风丧胆的名字。它不可思议地具备了体积小、速度快、灵活性强、火力猛、航程远等诸多优点,是人类飞行史上首架性能超过陆基战斗机的舰载战斗机,被日本称为“东方战斗机的骄傲”。

    日本歼击机之路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逐渐跻身于世界军事大国的行列,在歼击机方面也不甘落后。其中,作为老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的三菱公司从1920年开始,就在英国的指导下研制飞机及发动机和飞机,是日本海军作战飞机的主要供应商。1935年6月,三菱公司研制出96式舰载战斗机和96式双发陆上攻击机。96式舰载战斗机在3200米高空时速达到480千米,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舰载战斗机,甚至在陆基战斗机方面也是名列前茅。96式战机很快被投入到对中国的作战中来,也使日本在飞机制造方面摆脱了对西方国家的依赖,一跃成为航空大国。

    然而,此时的战斗机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世界各国不断刷新着战斗机的各个参数。尤其是在入侵中国的战争中,空战并不如日本预想得那么顺利。虽然当时的中国空军既缺乏飞机、补给,又缺乏经验、训练,但中国飞行员的斗志和英勇毫不逊色于以顽强著称的日军,而且中国所用的美制鹰式2型、3型等战斗机在性能方面也与日军飞机不相上下。尤其是后来得到苏联制伊-15、伊-16以后,日军在原本差距悬殊的中国空军面前占到的便宜越来越少,甚至在1938年的武汉空战、成都空战中损失惨重。针对当时的战局和未来可能的更大范围作战,日本迫切需要一种高速度、高机动性、大航程的新型战斗机。

    其实,从1937年,日本就提出了研制新机的要求,但因条件苛刻,只有三菱公司接受了招标。1938年,三菱公司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开始了新式战斗机的研制,主要设计师就是主持96式舰载战斗机研制工作的崛越二郎。2年后,新机试飞成功并被日本海军采用。由于1940年正好是日本皇纪2600年,因此,新机被称为零式战斗机。

    独树一帜

    零式战斗机小巧别致,长9.06米,高3.05米,翼展12米,在必要时也可以改装为水上飞机。该机是世界上首个采用全气泡座舱盖和可投弃式大型副油箱的战斗机,前者为空战中的飞行员提供了最佳视野,后者使战机可以在延伸航程的同时根据作战需要减轻载重而增加机动性(抛弃副油箱),因此,也被后来的战斗机所沿袭。此外,该机首次采用了全封闭可收放式起落架、电加热飞行服、20毫米航空机炮、恒速螺旋桨等技术,尤其是20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