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东亚角逐 (第2/3页)
“这些条件鄙人没有办法当场回复,必须请示柏林方面。”辛慈也很干脆,“但请容许我个人提一点建议,第二条要求部队解除武装并交割整个防御体系,恐怕会招来整个陆军的反弹。” “大使先生,我们有很好的问题解决方法,您要不要听听?”梁敦彦胸有成竹。 “自然,我极愿意听取贵大臣地高见。” “欧洲近代一直存在着雇佣军,我们可以在形式上做个变通。这些军人愿意放下武器成为平民的,我们一概不愿意干涉,倘若依旧愿意成为军人的,鄙国皇帝陛下愿意编组外籍禁卫兵团,贵国将士只需要解除对贵国皇帝地誓言并宣誓效忠我中华帝国皇帝即可,军衔、军饷一律照旧并加发25%地战时津贴,所有费用概由鄙国支付。” “这个?”辛慈很吃惊梁敦彦地想象力。 “不妨将这个建议一同发完柏林,但是要提醒贵公使,日本人逼得很紧,他们的陆军和海军已经开始局部动员了。” “我明白。” “鄙国国防军也要开始动员,并向胶州湾地区进发,希望德国方面不要理解成为这是对贵国地压迫。” “我明白,明白。”不明白又能怎样呢?在日本方面公布声明之后,中国参谋本部已经下令全军动员了,所谓不是压迫,在辛慈看来只是另一种委婉的说法——倘若德国人不同意,中国人便要从陆上拿下胶州湾。 不知道国防军里那些德国教官能不能看出这个战略意图,当他们将枪口对准祖国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陛下,中国方面的这个答复和要求,比我们所能设想的最好结果要坏,比我们所可能面临的最坏结果要好。”提尔皮茨绕了一团,用政治家而不是军事家的口吻说道,“我建议陛下接受这样的要求,而且越快越好。” “如果不接受这种要求会有什么结局?” “第一,英日从海上发起对青岛的进攻;第二, 从陆上发起对青岛的进攻;至于青岛最后能落入谁的们已经是无关。”提尔皮茨用伤感的语气说道,“陛下,想象一下,日本人用从德国学到的战术和陆军进攻我们,中国人用德国制造的军火和弹药进攻我们——比方说那几门克虏伯公司制造的重型榴弹炮。” “那真该死!”威廉二世转了两个圈。“那就按照你地建议办吧,看看我们东方的这位皇帝能不能用好他的外籍雇佣军团。” 821日,经过数轮秘密谈判,中德方面就有关细节达成一致,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 德国方面表示:愿意主动将青岛租借地交还中国,德军官兵将按照中立规则解除武装,德国在山东的相应财产权利由中国以德国贷款赎买,德国同意将《辛丑条约》中剩余的德国赔款部分前次已转移了一半全部纳入中德友好基金协会管理。德方支持中国废除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要求。 中国方面表示:中国严格恪守中立地位,遵守万国公法,严禁各国利用中国领土做有悖于中国中立地位之事,中国保证尊重德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解除武装的德军官兵中国将予以妥善安置;另外,中方虽然对中德友好基金拥有全面管理权,但在重大问题上仍旧愿意与德国协商,愿意将中德友好基金建设成保持友好关系地第二条正式外交渠道。 联合声明发表之后。日本人暴跳如雷。 “敝国政府认为,如果中国就此接收胶州湾,等于与德国联合,自行破坏中立……”日置益上来就是咄咄逼人的语气。 梁敦彦依旧不愠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