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1章: 埋骨何须桑梓地(8)  (第1/2页)
    做了囚犯的宋徽宗也幡然醒悟,觉得自己执政期间重用奸臣;强文轻武致使国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于悲痛中写了不少催人泪下的落难诗;《在北题壁》就是脍炙人口的一首:    彻夜西风撼破扉,    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    目断天南无雁飞。    作为一位天子而成为阶下囚,昔日的荣华富贵转眼烟云,心中自然充满了感伤。    《在北题壁》这首诗写得凄切哀苦,从诗中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这样破败不堪的场面;我们很容易理解徽宗皇帝回忆起自己千门万户,美轮美奂的皇宫。    想起他一呼百应,炊金馔玉的生活;为了建造艮岳而不惜人力物力从江南弄来奇花异草的行径。    但被押五国城后是被囚禁在一口形状像井的监舍中,滚草盖絮生活凄苦;对照恶劣的环境,徽宗这样的性情中人越能体会到他的苦闷。    后两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回首故国,恨无寄书人,包括了无数的对往事的困惑、迷恋及深切的悲慨。    “三千里”极言其远,“目断天南”很具体地刻绘出徽宗满怀的愁怨。    徽宗想捎信说些什么呢?是希望故臣来解救?是向亲属们诉苦?还是对自己在位时荒淫无道酿成国变而忏悔?诗中没有明说,读者可以自己去揣测。    赵佶这首绝句,很容易使人想到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词,都是皇帝被俘的悲叹。    一首是《虞美人》,写于被俘后,寄托亡国之痛,今昔之悲,上片云:“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也是见景起兴,思念故国,与赵佶《在北题壁》内容景物不同;中心意思完全一样。    宋徽宗是著名的书画家,诗词也写得不错,可惜他治国的本领远远比不上他文学艺术的素养;在位时任用奸邪坐失江山。    《在北题壁》这首诗写得低沉凄迷,令人感动,但他的处境实在是咎由自取。    无独有偶,大约过了一百五十年左右,南宋恭帝赵显也步了徽宗之后尘。    赵显被元人俘到大都也作了一首诗怀念故国,悲伤凄黯:    寄语林和靖,    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    应是不归来。    遗憾的是恭帝赵显被元人赐死,可能就是因为他写诗的缘故身陷文字狱中不能自拔!    宋徽宗没有被金人赐死,可他生不如死。    其实在历史长河中权衡宋徽宗赵佶,还是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    徽宗本人是诗人、画家、书家,廋金体书法至今无人比右;《芙蓉锦鸡图》在拍卖会上拍出天价,能买下一个国家的领土。    宋徽宗在任内尽管有不少败绩,但社会经济却是北宋时期最鼎盛的一朝;民主风气也开了历史先河,比起后来的元明清三朝;徽宗皇帝吧不啻一代明君。    自古成败论英雄,一代明君宋徽宗就是给北宋王朝带来金山银山;也也掩盖不了亡国后被女真人俘虏这一挥之不去的败笔,上千年来人们对徽宗的诅咒就比赞美来得多。    小林家二是日本人,做了改造日本战俘学园的园长后;为了不伤及同胞感情,可能是从宋徽宗北狩二字中受到启发;才把关押二字变成流狩。    甭看只是变化了两个字,但对日军战俘的震撼力却是巨大的。    然而事物都有两重性,有得亦有失;小林家二在搏得大部分日俘赞许的同时,却被死硬顽固派看成眼中钉肉中刺;宫本幸二的舅舅伊藤左耳公开叫骂小林家二是大日本天皇的叛徒。    第六监区流狩的日本战俘是1人,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