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二章 卷土重来  (第2/2页)
流,可的离江边远的地界,还是无法可施,开春到现在就下了一场雨……”    众人闻言,都肃容。    民以食为天,眼下已经五月中旬,再过一个多月就是夏收。    春旱的这么厉害,夏收定要歉收。    连水渠众多的滨江县的旱情都如此,更不要说滁州其他三县。    “官仓里储了多少粮?”    霍宝问道。    “三千石……”    滨江知县道。    滨江一县百姓数万,真要遇到需要赈济的时候,三千石倒是也能够顶上一阵子,来得及从别的地方调粮。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大家听滨江知县说完,也出去探查了一番。    整个滨江县下边的耕田,分了两大块。    水田与临江的旱地,庄稼长势看着还算良好。    北半拉不临江的旱地,地里都开裂了,麦子也长得稀稀拉拉。    ”这是大旱了三年啊,滁州还真是多灾多难!”    宋林摸着胡子唏嘘道。    前年滁州先是大旱,后是时疫,在后就是兵祸,好不容易治安太平了,又一轮旱灾。    霍宝也想起前年的时疫。    前年的时疫准备说起来,不算是天灾,而是。    大旱后饿死的人多了,尸体无人处置,腐烂后污染水源,传播开来,形成的疫病。    智然大师蹲下来,抽出一个麦穗,用手中捻了捻,灌浆的不足三成。    这些庄稼最好的是三成,可实际上夏收前再不下雨,这些连三成也未必能收。    杜老八摸了摸肚子,前年大旱时他虽没有像山下人那样饿肚皮,却是也知晓寨子里的粮食不富裕。    要不是薛彪的援手,送了粮食上山,山上就要断炊了。    水进则是看了眼霍宝。    去年拿下和州、庐州后,是霍宝极力主张在两地屯田。    难道那不是为了预备军粮,而是为了预备今年大旱?    别说滁州今年依旧大旱,就是整个淮南道大旱,对于滁州军来说也不算什么。    江南太平府、苏州府、松江府都是产粮的地方。    就是淮南道这边,和州沿江,庐州府内因巢湖的缘故,水路纵横,都是不怕旱的。    可是,霍宝的脸色依旧是沉重。    水进心中纳罕,又看宋林与智然大师,两人也都拧着眉头。    直到回了县衙,大家又去巡视县兵大营,水进才得了空,低声问霍宝“咱们不缺粮了,小宝还担心什么?”    看着怪吓人的,是吓唬那个知县?    可是这个知县看着实在算是不错了。    霍宝苦笑道“滁州大旱如此,那亳州、楚州呢?泰州、淮安呢?”    从前年开始的旱灾,本就不是淮南一地,而是席卷黄淮大多数州府的天灾。    如今滨江县这边已经有了苗头,旱灾卷土重来。    滁州军所占领的地盘中,滁州境、和州与扬州个别县城会有影响,滁州军可以自己解决,不算什么大事。    可是对于亳州白衫、泰州白衫来说,他们境旱灾,没有像滁州军这样的后手。    到时候,唯一的出路,就是跟滁州军买粮。    可是到时候买多少是够?    只要白衫军的粮草,其他教徒百姓就不管了?    就是为了稳定势力,收买人心,他们也不会弃百姓于不顾。    到时候,买多少粮?    滁州军如今自给自足,小有富裕,可也并不算富裕。    供应两地百姓粮食,凭什么?    可是不供应,那就会得到百姓怨恨,到时候里外不是人。    就算滁州军肯卖,亳州白衫与泰州白衫就肯买吗?    不会抢?    江北的防务不容小觑。    滁州军与江北两方白衫势力的交手,会比只想想象中的要早。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