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心易变  (第1/2页)
    霍顺心中有了猜测,却没有找霍大伯与霍五求证。    血脉重要吗?    不说别人,就说霍五、马寨主、杜老八等异性兄弟,也不比其他人家亲兄弟差。    再说邓健,只是童养婿,可与邓老爷之间比寻常父子之亲都融洽。    只看霍五对南山霍氏族人与滨江霍氏的不同,就能看出在他心中是有远近的。    南山村诸霍是一家人,所以霍五照顾孤寡,留霍六婶、妞妞在太尉府,待虎豹、石头等人如自家儿孙。    对滨江霍氏,则像跟亲戚走动。    霍顺想明白了,就拿起这张纸,点火烧了个干净。    几辈子之前的隐情,没有必要眼下求证撕巴明白。    要是揭破此事,霍六婶就不好继续依附太尉府。    还有小一辈的联姻,霍邓联姻、霍于联姻、霍安联姻,都要褪了成色,容易让人说嘴……    如今滁州军势头虽好,可没有到尘埃落定之日,危机始终存在。    身为霍五亲族,霍家人真正为滁州军能做的不多,那就尽量别拖后腿。    霍五还不知霍顺这个侄儿心思通透,通过诸霍子弟名字就推测个差不离。    不过也就是霍顺这个年岁,知晓各家长辈名讳,换做是石头、虎豹兄弟,知晓高祖名讳,自己这房曾祖、祖父、父名讳,哪里会晓得其他房头伯叔曾祖名讳?    至于外人,更不会是想到霍氏血脉还有隐情。    至于为什么滨江霍氏按照范字起名,南山村霍氏起名没有排序,大家也能想明白。    南山村霍氏是农户人家,大名起周了都不容易,哪里还会想着范字不范字。    至于滨江霍氏,却是书香门第、乡绅人家,族谱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自是有自己的范字。    其实在外人看来,霍五与滨江霍氏认亲,更像是给自己面上添彩。    实在是屠夫的出身不体面,才与滨江霍氏认亲,好打着“名门之后”的旗号。    起码在滁州地界,霍氏还是有人认的。    滁州军进金陵,私下里念叨霍氏粗鄙的人家不是一家两家,只是没有人敢拿到台面上。    如今霍顺回来,太尉府放出要给他择继室的消息,霍家的根底又被人拿出来念叨一回。    贾宅。    甄氏因保胎的缘故,卸了管家事务。    只是她在家是长女,出门子就是长媳,惯是张罗事儿的。    之前甄家就抱了与滁州军联姻的心思。    作为金陵有名的士绅人家,他们也觉得自己有这个资格。    只是读书人想的多,即便滁州军看着上下齐心,在他们眼中也少不得上面头目勾心斗角,为了忌讳不想与其他元帅府联姻,将目标放在了太尉府这边的关系。    结果霍五父子这边没戏,霍氏亲族那边又白折腾一场。    如今金陵城里说起甄家那位“宜男”的二娘子,都当成了笑谈。    偏生那个时候,马寨主择了史家二姑娘为继室,杜老八择了郭家女。    甄家上蹿下跳一场,什么也没捞到。    甄二老爷还与霍洪这个昔日师兄弟疏远了,很是得不偿失。    贾甄氏作为出嫁女,也受了牵连,很是生了一肚子闲气。    她素来以娘家为傲,不觉得是娘家势利钻营,只当是丈夫、小叔子不尽力牵线。    等到马寨主择了史家,贾甄氏将史家也怪上了,只当是史家算计,自己小叔子对亲家比对甄家更好。    甄家与贾家平素往来最亲近,也贾演的岳家,论起来与贾源没有什么关系。    史家却不同,史今是贾源至交好友,两人还约定为儿女亲家。    之前有王氏这个继母压制,贾老爷也是个偏心的,兄弟两个相互扶持;如今情况又不同,贾源存了私心也寻常。    如今是太尉府放话,太尉大人堂侄儿要续娶,贾甄氏就上心。    史家先一步与滁州军联姻又如何?    马寨主又不是霍家人,异性兄弟就是挂个名,哪里比不得血脉亲近?    在她看来,一个鳏夫,一个再嫁女,这霍顺可不正是给自己妹子预备的?    至于甄家之前放出话,差点将甄二娘子嫁给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